Purple.
我们是Purple,一个位于五道口的学生组织,致力于为性少数群体创造一个多元友善的环境🌈
在国际不再恐同日,本文探讨了边缘群体中“团结”的复杂性,质疑了基于共同身份或敌人的团结,并提出真正的团结应是拥抱差异、共同对抗结构性压迫的政治实践。
全部文章
紫外收敛丨我为什么拒绝“男同本质是男”
本文探讨了“男同本质是男”这一说法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尽管该说法指出了男同社群中存在的父权问题,但其本质主义逻辑忽视了群体内部的多样性,并可能阻碍建立更广泛的、反抗父权的团结。
紫外收敛丨“你要出柜,你要幸福”:「出色」同志故事背后的沉默与暴力
本文批判了“出色同志”叙事,认为其通过设定“幸福”和“成功”的标准,对不符合规范的酷儿个体施加了新的暴力,并呼吁关注和讲述那些挣扎、不快乐的酷儿故事。
读者来信丨如何讲好同志故事?
一位读者来信探讨了同志平权运动中“讲故事”策略的困境,即为了获得主流认可而倾向于讲述“规范化”的故事,这可能排斥了更多元的酷儿形象。文章集合了多位社群成员的回应,深入分析了这种叙事的风险与必要性,并提出了讲出更丰富、更具批判性故事的方法。
紫外发散丨对《卡斯评估》中有关为青少年性别焦虑提供性别肯定医疗服务的循证批判
本文是对英国《卡斯评估》的一篇循证批判,由多位跨性别医疗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撰写。文章指出,《评估》滥用数据、违反证据标准,并深刻误解了为青少年提供性别肯定医疗服务的临床问题,其结论已被用于限制跨性别青少年的医疗护理。
紫外发散|以家庭为中心的中国性别肯定照护
本文探讨了中国的医疗照护提供者如何在“良好”跨儿医疗的全球理念与本地医疗体系的限制间努力平衡,从而出现了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性别肯定照护模式,揭示了全球规范与本地系统互动如何既能减轻、又能再生产获取照护的阻碍。
江苏315节目:要求禁止出现同性恋内容
江苏省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特别节目因报道呼吁禁止学习软件中出现同性恋内容而引发网络争议。该报道将“lesbian”等词汇视为对未成年人的“错误引导”,与中国在联合国反对歧视的立场以及科学共识形成鲜明对比。
转载|成为性/别友好领域服务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与理念?我们向你推荐这本案例手册
本文介绍了《多元性别反暴力干预服务案例册》,旨在为性别友好领域的服务者提供处理SOGIE相关暴力的专业知识与实务指导,手册涵盖了理论概念、案例分析及法律建议,以应对中国多元性别群体面临的独特挑战。
跨儿新闻报|2024年度十大跨儿新闻
本文精选了2024年度最受关注的十大跨儿新闻,内容涵盖台湾与香港的法律进展、美国和英国的医疗政策变动、以及全球范围内关于跨性别群体权益、健康与社会处境的重要研究和事件。
Purple招新|我们站出来了,你在哪里?(文字版)
Purple(现名Ultraviolet紫外)是一个倡导多元性别与性向平等的社群,现正招募新成员。本文详细介绍了社群的宗旨、过往活动、成员感言以及报名方式,欢迎关注相关议题的朋友加入。
投稿|回应变幻:2024多元性别纪事(下)
本文梳理了2024年下半年中国多元性别社群的权益纪事,涵盖了职场歧视、跨儿医疗进展、强制“扭转治疗”的卷土重来以及单身女性与同性伴侣的生育及亲权斗争等关键议题。
Ta山 | 在接纳多元性别方面,国家、社会与法律怎样互动?
本文聚焦全球多元性别权益保障,探讨了社会接纳度与法律保护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并结合中国的独特国情,分析其在SOGIESC权利保护方面的现状与未来路径。
年度记忆(上)丨 2024,我们依然在一起
A collection of personal reflections from members of the queer community, sharing their memories, struggles, and hopes from 2024. This first part of a series highlights stories of bravery, love, community connection, and personal growth.
紫外发散|一个人可以同时是非二元和女同吗?
本文探讨“非二元女同”这一身份,论证非二元意识形态非但不会威胁“女同”的独一性,反而可能将其从二元和排他性的身份政治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性向的未来提供更具包容性的新框架。
一位跨性别者提起了劳动仲裁,她是这样胜诉的
一名跨性别女性因性别表达被公司解雇后,通过劳动仲裁策略性“胜诉”并获得赔偿,但其后续提起的平等就业权和人格权诉讼却未获立案,凸显了多元性别群体在职场维权路上的困境与挑战。
4对朋友,1场对话:聊聊那些不常谈的“尖锐”话题
本文转载自“镇镇的彩虹”,记录了四对拥有不同身份认同的朋友间的对话,探讨了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不易察觉却带来伤害的“微暴力”,旨在通过真实分享,促进对多元性别群体的理解与接纳。
紫外发散|当酷儿理论讲中文:酷儿理论翻译在中国
本文追溯了酷儿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通过分析“同志”概念的构建、李银河的翻译引入,以及“美少女战士拉拉”辩论这三个关键时刻,探讨了这一西方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引发的身份认同、社群政治及话语权力的复杂博弈。
转载|一篇非二元的性别医疗过程分享(非指南)
一位非二元人士分享其在中国大陆和新西兰的性别医疗过程,详细记录了就医体验、费用、药物选择及其效果,为非二元群体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但强调这并非医疗指南)。
性与无障碍指南:如何与身心障碍人士或作为身心障碍人士超性感爱爱?
本指南为身心障碍人士及其伴侣提供了实用的性爱建议,内容涵盖沟通技巧、场景准备、辅助工具和产品推荐,旨在帮助人们打破障碍,享受更包容、愉悦的亲密体验。
跨性别可见度不是跨性别解放
本文批判了将跨性别可见度等同于跨性别解放的观点,指出新自由主义通过宣扬少数名人的成功,掩盖了大多数跨性别者(特别是有色人种)仍然面临的系统性暴力、贫困和歧视,并呼吁进行真正的革命性变革而非简单的同化。
来稿|亲爱的,你是流动的
The author recounts a trip to Taiwan, visiting significant feminist and LGBTQ+ locations like the Woman's Bookstore and reflecting on the island's journey towards marriage equality.
百度搜索上的同性恋“治疗”江湖,同性恋“扭转”开始集团化发展
本文揭露了同性恋“扭转治疗”如何在中国演变为一门集团化、欺诈性的生意,重点剖析了“陕西艾尚阳光心理咨询”等机构如何利用百度搜索广告,对寻求帮助的家长和性少数青少年造成经济损失与心理创伤。
紫外发散|酷儿必读(三):“姐妹,你在哪儿呢?”
本文是酷儿团体 Queer Nation 的宣言,呼吁酷儿群体拒绝隐身、勇敢反抗压迫、捍卫酷儿空间。文章质问社群内部的消极情绪,号召酷儿们为了生存和尊严而行动起来。
紫外发散|酷儿必读(二):“是酷儿你就喊出来!”
这是一篇充满愤怒与力量的酷儿宣言,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控诉了在艾滋病危机时期,酷儿社群所面临的社会冷漠、制度性恐同和无处不在的暴力。文章呼吁酷儿们不要沉默,要大声喊出自己的存在与愤怒,为生命与尊严而战。
紫外发散|酷儿必读(一):“同志们,你的生活危机四伏”
本文是1990年“酷儿国”(Queer Nation)宣言《酷儿必读》的译文,呼吁通过激进、直接的行动对抗系统性压迫与暴力,倡导一种反同化、坚守边缘的酷儿身份,强调酷儿是通过持续的斗争来定义的。
Purple招新|我们这样竭力爱着(文字版)
Purple(现名Ultraviolet紫外)是一个倡导多元性别与性向平等的社群。本文介绍了社群的宗旨、过往活动和成员故事,并邀请关注相关议题的朋友加入。
Purple招新|我们这样竭力爱着
Purple小组(前身为UltraViolet 紫外)发布招新通知,通过一系列过往文章的展示,回顾了小组在酷儿理论、社会议题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的立场与工作,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驳澎湃思想市场《卡斯评估》:我们的生命不是狗哨政治的玩物,也不是思想市场交易的资本
本文详细驳斥了《澎湃思想市场》上关于《卡斯评估》的文章,揭示其如何运用“狗哨政治”话术和歪曲事实来煽动对跨儿群体的恐慌,并澄清了关于未成年人性别肯定医疗的科学争议与事实。
紫外发散|超越二元性别:性别酷儿作为一种批判性的性别
本文认为,要理解性别酷儿认同,必须认识一种新的性别范畴——“批判性性别”,其成员共同致力于颠覆主流性别意识形态。文章将性别酷儿定义为一种颠覆“二元性别坐标轴”的批判性性别,挑战了认为性别只有男女两种且互斥穷尽的观念。
穆斯林女性(仍然)需要拯救吗?(2013)
本文深入探讨了Lila Abu-Lughod对西方“拯救”穆斯林女性叙事的批判,揭示了将波卡(burqa)等文化符号简化为压迫象征的东方主义倾向,并呼吁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关注塑造她们生活的复杂历史、政治与经济现实,倡导以平等的团结取代居高临下的救援。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双重意义
本文探讨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所呈现的双重性:它既是一场对自由、平等、博爱等进步价值的“法式审美”的盛大展示,也掩盖了驱逐“低端人口”、劳工罢工、政治双标等尖锐的社会现实,并批判了其将反抗符号“漂粉”以服务于国家和资本的行为。
紫外发散|毛主义的黑豹党如何看待同性恋解放运动
本文介绍了美国毛主义组织黑豹党领袖休伊·牛顿在1970年对同性恋解放运动表达支持的演讲。文章探讨了黑豹党与性别平等运动结盟的历史背景,即共同反抗警察暴力,并分析了该组织在斗争中如何逐步克服内部的男权思想,实践其统一战线策略。
紫外发散|我们都是非二元
本文追溯并批判了“非二元”身份的历史发展,认为其源于西方身份政治中不断制造理想化二元对立的缺陷机制。文章主张,我们应当超越“性别认同”的框架,容忍身份分类的内在不纯粹性,以构建更具包容性的酷儿政治。
种族灭绝时代的爱:巴勒斯坦的生存赞歌
巴勒斯坦女权学者Sarah Ihmoud与身处加沙的学者Mona的交流心得,用动人的文字记录下在种族灭绝的恐怖和痛苦中,革命的爱如何给予她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517|我们做了个永动机
On the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Biphobia and Transphobia, this article uses a comic strip to illustrate how prejudice acts as a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 driving discrimination,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systemic nature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 need for action.
紫外发散|后福特主义企业内的同性恋权利
本文节选并翻译了历史学家Margot Canaday的作品《酷儿职业生涯》,探讨了在艾滋病危机和新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下,20世纪末美国LGBTQ+员工如何通过在企业内部组织动员,成功推动了工作场所的权利保障与文化变革。
紫外发散|我是女同性恋吗?
本文是安吉利·卢兹(Angeli Luz)《我是女同性恋吗?》的完整翻译,旨在帮助女性通过详尽的清单和深入的分析,探索“强制异性恋”对其情感和性取向的影响,并区分社会规训与真实的自我欲望。
转载|跨性别者的中国历史
本文整理了中国古代跨性别者的历史,从被视为不祥预兆的“男化女”记载,到明清时期李良雨、熊尔圣等人的具体生活与遭遇,旨在发掘本土历史经验,为当下的跨性别社群提供一份历史的回应与力量。
Purple小组的基本立场
本文阐述了Purple小组在性别主体、少数群体、女性问题、亲密关系、文化观念及社群氛围等方面的基本立场,倡导自由、平等与多元,并强调联合与关怀的实践策略。
跨性别序列治疗的现状与未来:专访潘柏林医生(下)
在本次专访的下篇中,潘柏林医生深入探讨了栢林基金的运作、跨性别医疗论坛的意义、学术研究的进展,并分享了他选择该领域的初衷、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关于性别焦虑和科普工作的见解。
转载|跨性别序列治疗的现状与未来:专访潘柏林医生(中)
专访潘柏林医生,深入探讨了国内跨性别序列治疗的多个方面,包括成年人手术的家属知情同意、激素治疗的适用情况、未成年人的青春期阻断治疗,以及国内跨性别医疗资源的现状与挑战。
跨性别序列治疗的现状与未来:专访潘柏林医生(上)
对整形外科医生潘柏林的深度专访(上篇),探讨了国内跨性别序列治疗的现状,内容涵盖医疗团队、诊断流程、性别肯定手术、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关键议题。
我是一个跨性别女性。我没有出柜。我仍在其中。
一位选择不出柜、不进行性别过渡的跨性别女性,分享了她伴随一生的性别焦虑,以及在酷儿和女权社群中感受到的排斥与无所适从,深刻反思了身份、社群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
转载|贾玲的恨
This review critiques Jia Ling's film 'YOLO', arguing that while it powerfully depicts female anger, it channels this 'hate' into an individualistic journey of self-improvement, failing to address underlying societal issues.
出柜故事集:“我们什么时候成了这么真诚的关系?”
本文是来自purple社群的出柜/不出柜故事集。通过分享酷儿们在强制性亲属关系中的挣扎与思考,这些故事挑战了主流的出柜叙事,探讨了在不依赖于对亲属关系浪漫化想象的前提下,酷儿们如何面对家庭、建立自我认同与安全关系。
女性气质的困境:女性气质从女性主义 / 女同性恋 / 酷儿的美学、意象和概念化中被去除
本文探讨了“femme”身份与女性气质在历史上如何被女性主义、女同性恋及酷儿运动系统性排斥,这些运动往往偏好中性或男性化的表达。文章主张,承认femme是一种被选择的、具有颠覆性的身份,对于挑战异性恋中心的性别建构、丰富酷儿与女性主义理论至关重要。
年末记忆(下)|破茧与自由
一篇关于2023年的个人年度回顾,记录了作者在毕业、独处与重逢中经历的迷茫、成长与感悟,探讨了人际关系的维系、自我价值的建立以及在期待中寻找内心平静的过程。
新旧更替,上下求索|2023年劳动权益事件盘点
这份2023年劳动权益事件盘点回顾了后疫情时代经济下行中的裁员潮、青年失业、技术变革等问题,并特别关注了女性、性少数、高龄及残障等群体在劳动领域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年末记忆(上)| 2023,我们在一起
Members of the Purple community share their heartfelt reflections on 2023, exploring themes of love, belonging, and self-acceptance. Through personal stories, they recount how the power of community helped them navigate challenges and find strength in their shared identities.
一份来自巴勒斯坦酷儿的解放诉求
一份来自巴勒斯坦酷儿群体的声明,控诉以色列将其酷儿身份武器化以合理化其种族灭绝行径,并呼吁全球酷儿和女权主义者与巴勒斯坦人民站在一起,共同争取解放。
烘焙工坊|一起来做你的性别姜饼人吧!
本文以制作“性别姜饼人”为喻,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性别认同、性别表达、指派性别和性吸引等多元性别概念。文章同时探讨了该模型的起源、争议及其在帮助理解身份认同方面的积极作用。
ACT UP的真实故事:解放力量中的女性——萨拉·舒尔曼的新作
这篇文章介绍了萨拉·舒尔曼的著作《让记录说话》,该书挑战了主流对ACT UP运动的叙事,通过口述史揭示并强调了女性,特别是女同性恋和有色人种女性,在艾滋病行动主义中的核心作用和贡献。
世界艾滋病日|ACT UP时代的爱情: 关于艾滋行动主义、酷儿家庭和欲望的思考
一位HIV阳性活动家回顾了他在艾滋病危机最严重时期的爱情、背叛与行动主义的个人故事,分析了系统性不平等如何塑造他本人及周围人的经历与行为。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导致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异的关键因素
克劳迪娅·戈尔丁因其对女性劳动力市场成果的开创性研究而荣获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她的研究揭示了几个世纪以来女性收入和就业率变化的根本原因,以及性别差异持续存在的关键因素。
紫外发散:酷儿理论六讲之05 · 暴力的社会起源
本篇为“酷儿理论六讲”系列的第五讲,通过图文形式探讨了暴力的社会起源,揭示社会规范、权力结构与个体所经历的暴力之间的深刻联系。
紫外访谈|为了向家人出柜,TA做了一款游戏
An interview with a developer who created a personal game, '回家旅途,' as a gentle way to come out to their family. The story delves into their journey of self-acceptance, the challenges of communicating with parents, and the power of storytelling to bridge generational and ideological gaps.
《三体》中的外星人需要有性别吗?
本文探讨了《三体》中外星种族性别的设定,认为其缺乏想象力地套用了地球生物的两性模式,并指出这种设定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固化的性别观念和权力结构。
转载|迈克尔·杰克逊与儿童性虐待
本文深入探讨了针对迈克尔·杰克逊的儿童性虐待指控,通过分析庭审文件、纪录片和访谈等资料,论证了指控背后存在的实质性证据,并揭示了其行为中存在的性引诱、情感操控模式。
转载|2022中国多元性别权益大事记
本文回顾了2022年中国大陆在多元性别权益领域的关键动态,涵盖了影响性诉讼、法律法规修订以及社会热点事件,总结了LGBT+群体在过去一年中面临的挑战与取得的进展。
紫外访谈|生活没有粉红泡泡
本期访谈嘉宾是Purple初创团队的福克斯女士,她分享了从热血投入高校LGBT社群活动到面对空间收缩与个人内耗的心路历程,探讨了在艰难环境中如何重拾意义,于细微之处寻找力量。
紫外医学|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者与艾滋病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和跨性别群体的艾滋病疫情,分析了其高感染率背后的生物学和社会因素,并强调了消除歧视、普及药物预防和开展多元性别性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的重要性。
转载|两位性少数科学家获得2022年诺贝尔奖
2022年诺贝尔奖授予了两位公开的性少数科学家:化学奖得主、女同性恋化学家卡洛琳·贝尔托齐,以及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双性恋遗传家斯万特·佩博。本文介绍了他们的科学成就与作为性少数群体的个人经历。
紫外访谈|我也曾希望自己还有变直的可能
在一次深度访谈中,化名为Ian的受访者分享了他从压抑、恐惧到最终接纳自己同性恋身份的曲折心路,并坦诚地讨论了这一过程如何与他的精神健康问题交织在一起,以及他如何通过社群和专业帮助找到力量。
转载|性别公益还没死!99公益日懒人包·性别草根筹款项目合辑发布
一年一度的“腾讯99公益日”到来之际,同语整理了与性与性别少数群体、女性权益、性教育等议题相关的公益项目,为关注性别公益发展的社群募捐者制作了一份“性别公益懒人包”。
致新同学|当性少数青年初入大学校园
本文为初入大学的性少数青年提供了一份指南,解答了关于寻找社群、出柜、应对霸凌与网络交友安全等常见困惑,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转载|女团选秀还是CP恋综?打开《浪姐3》的正确方式
文章探讨了《浪姐3》在呈现女性困境上的失败,却意外因聚焦女性情谊与CP而走红。文章通过征集多位网友的观后感,分析了节目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商业化的“卖姬”策略以及观众在其中的复杂心态。
转载|拉拉出没请注意!二十年来,线下拉拉友好空间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姬羊x同语
通过对二十年前的北京拉拉沙龙和如今成都 muchroom 酒吧的访谈,本文探讨了线下拉拉友好空间的变迁历史,探索了实体空间在不同时代对于社群的意义和建设经验。
“不(只)是性别问题”
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为引,本文探讨了公共安全危机与性别不平等的交叉性问题,指出将暴力事件仅仅归结为社会治安问题而忽视其性别维度,会抹煞女性在父权社会中长期承受的系统性恐惧与暴力。
读者来信|童年 · 在人间 · 我的性/别
在儿童节之际,Purple邀请朋友们分享了他们童年时关于性/别的点滴故事,这些感知、探索、冲突与亲密关系,揭示了性别意识的早期萌芽与社会建构的影响。
转载|性别重置技术迎来新规:年龄下调至18岁,无需公证
国家卫健委发布2022年版《性别重置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将手术年龄门槛下调至18岁,取消了手术书面报告的公证要求,并采用了更友善的“易性症”表述,为跨性别者提供了更多便利。
转载|最新研究《中国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生活与权益》全文首发
同语发布《中国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生活与权益研究报告》,梳理分析了中国多元性别未成年人在免受暴力、健康权、受教育权和文化权利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立法、执法及社会层面的相应建议。
紫外发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导论
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核心概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安那其主义和新左翼思想如何影响女性主义理论,并分析了阶级、性别、劳动等关键议题。
紫外发散|三城记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ranslated study on how lesbians in three different Chinese cities navigate parental pressure for marriage, exploring distinct strategies like contract marriages or moving abroad, which are shaped by regional disparities, family dynamics, and personal resources.
紫外发散|直人思维
本文介绍了法国女同性恋思想家莫妮卡·威蒂格的著名演讲《直人思维》,探讨了她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批判将异性恋霸权普遍化的“直人思维”,并提出了“女同性恋者不是女人”这一颠覆性论断。
性少数九问|Part 1
本文以问答形式科普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区别、性别与性取向的流动性,并阐释了“性少数”一词的社会建构意义。文章旨在破除二元对立的枷锁,倡导对多元性与性别身份的理解和尊重。
紫外发散|酷儿理论六讲之03 · 主体的生产
本文援引阿尔都塞、拉康和巴特勒的理论,探讨意识形态如何通过“训唤”将个人生产为主体。文章阐述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主体的生产不仅是权力运作的结果,其内在的矛盾也为反抗提供了可能。
紫外发散|酷儿理论六讲之02 · 异性恋矩阵
本文探讨了“强制的异性恋”和“异性恋矩阵”的概念,分析了社会规范如何通过建构二元的性别、性倾向和性别角色,将不符合规范的多元性事实剪裁或压制,使其变得“不可理解”。
Ultraviolet Divergence|涅槃重生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translated excerpt from a sociological study on 'tongqi' in China—women who unknowingly marry gay men. It explores their experiences of social death, the legal and social challenges they face, and their varied forms of resistance.
转载|在中国,半亿人都在寻一个“巢”
在中国,有半亿被称为“空巢青年”的群体,他们因各种原因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面临着孤独和心理健康风险。本文介绍了旨在为这些青年“筑巢”的心理援助计划,呼吁社会关注并提供支持。
Ultraviolet Divergence|酷儿理论六讲之01·社会性别与性别的描述学
本文探讨了朱迪斯·巴特勒对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二元对立的解构,阐释了性别作为一种“操演性”(performativity)实践,是如何通过援引社会规范而被不断生产出来的,并最终指出性别概念本身的不稳定性与复杂性。
Ultraviolet Divergence|酷儿理论六讲之引言·反直觉、质疑与必要性
本文作为酷儿理论系列讲座的引言,阐述了酷儿理论如何以反规范的性行为为切入点,批判性地审视社会规范的生成、运作及其压迫性,并提出将其重新置于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517|这声音为你,也为我们
在2019年国际不再恐同日(517)前夕,Purple的公众号被屏蔽。尽管如此,他们仍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发出自己的声音,并鼓励大家不要沮丧,要做彼此的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