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ple.

紫外医学|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者与艾滋病

Cover Image for 紫外医学|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者与艾滋病
Levi Schmitt
Levi Schmitt

紫外医学|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者与艾滋病

作者:Levi Schmitt

本文旧版曾于2018年发布

从人类第一次与HIV交锋起,男男性行为者和跨性别者就一直身处前沿阵地。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本文作者对2018年的文章进行了修改、补充,并重新发布。面对艾滋病,消除歧视、提高可见度,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搜索查看:全国HIV暴露后预防门诊点信息一览表

https://www.chinaaids.cn/ztbk/2021sjazbpc/202111/t20211126_253046.htm

要点

(1) 男男性行为者可能以男同性恋者为主,但这两个概念有本质的不同:同性恋是基于情欲的身份认同,而男男性行为者是基于行为的描述。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男男性行为者的概念,而较少用男同性恋者的概念,因为影响HIV传播的是行为特点,而非某种性取向的自我认同。跨性别者是指心理层面上的性别认同与被指派的性别(常常是出生时)不一致者。ICD-11已经将跨性别相关条目从精神行为障碍中转移到“性健康相关情况”章节,即不再将其视为疾病。

(2) 就国内整体情况而言,HIV的异性性传播数量远多于同性性传播,但男男性行为者的感染率远高于一般人群。青年学生中的新发感染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同性性传播主要发生在城市。

(3) 生物因素在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流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性传播疾病不是污名化感染者及性活动本身的理由。

(4) 性取向歧视、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因素对理解和响应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疫情十分重要。不应当无视这些因素而空谈个人责任、乱做价值判断,甚至对相关群体进行道德攻击。包含多元性别性取向内容的性教育、民间组织和社群的力量对艾滋病的防控也十分重要。

(5) 跨性别者的艾滋防控迫切需要更多研究,也需要消除歧视和提高可见度的努力、性别表达相关服务的完善和有针对性的艾滋防控措施。

目录
** 前言 **
** 1 基本概念 **
** 2 中国艾滋病疫情与男男性行为者 **
2.1 我国HIV的性传播以异性传播为主 2.2 男男性行为者群体感染率高,学生和大城市男性同性传播相对较多 ** 3 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率高的原因 **
3.1 生物因素 3.2 社会因素 ** 4 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防控 **
4.1 针对HIV流行的生物因素:利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4.2 关注关键人群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受到的歧视 4.3 及时的、多元性别性取向友好的性教育 4.4 民间组织和男男性行为者社群的参与 ** 5 跨性别者的艾滋病疫情 **
** 6 补充内容 **
6.1 入境HIV感染者 6.2 其他需要关注的群体和新的挑战

前言

从1988年到现在,世界艾滋病日已经走过了34年。今年的主题是“Equalize”(国内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1, 2)

为了促进检测、推动整个艾滋防控工作,关注相关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十分重要,对性少数群体尤其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男男性行为者和跨性别者都是艾滋病防控的关键人群(key population) ** (3) ** 。如今性传播已成为我国HIV传播的主要途径 ** (4) ** , ** 与性少数者的艾滋疫情相关的偏见和误解相当普遍,甚至在全国顶尖医院的医生、全国顶级医学院校师生和艾滋防控专业人员中亦是如此。**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性少数群体相关的基本概念,相关群体的艾滋疫情,以及关于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者艾滋防控的科学研究成果。

1 基本概念

“同性恋”(homosexuality)这个概念是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出现的,它是一种与对立的“异性恋”一道建构的概念,专门用来指称对同性产生情欲的人 (5) 。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指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男性。男男性行为者可能以男同性恋者为主,但这两个概念有本质的不同:同性恋是基于情欲的身份认同,而男男性行为者是基于行为的描述。男性中并非只有同性恋者才会与男性发生性行为。 **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男男性行为者的概念,而较少用男同性恋者的概念 ** ,因为影响HIV传播的是行为特点,而非某种性取向的认同。

** 同性恋不是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0年已经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除名 ** (6) ** 。 ** 没有证据表明性取向可以被人工干预(7),也没有人有权干预别人的性取向。** 同性恋者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不同文化中比例接近, 不受价值观决定或影响;幼时接受的教育、社会的禁止或支持既不会阻碍也不会助长同性恋倾向 (8) 。举例说,一个从小被教育不要做同性恋的孩子发育时发现自己是同性恋的几率并不比其他孩子低,而这个孩子内心已由的恐同价值观将给他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精神健康带来毁灭性打击。

** 跨性别者(transgender people) ** 是指心理层面上的性别认同与被指派的性别(常常是出生时)不一致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1版)》(ICD-11)已经把ICD-10中的“性别认同障碍”改为“性别不一致”,从“精神和行为障碍”章节迁移到“性健康相关情况”章节 (9, 10) 。这标志着世界卫生组织不再将跨性别视为疾病。

性少数群体相关概念的深入解读见往期推送 ** “性少数九问”。**

** 2 中国艾滋病疫情与男男性行为者 **

** 2.1 我国HIV的性传播以异性传播为主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1月发布: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 ** 69.6% ** ,男性同性传播为 ** 25.5% ** ** (4) ** 。

截至2020年底,我国有105.3万存活的HIV感染者;艾滋病累计已造成35.1万人死亡。2020年新增感染中异性和同性性传播的比例分别为 ** 74.2% ** 和 ** 23.3%(11) ** 。

2012-2020年的异性和同性性传播情况(部分年份数据检索不到)如图1所示。 ** 就国内整体情况而言,异性性传播的数量远多于同性性传播。**

【图1】中国2012-2020年的HIV性传播情况

(数据来源:(11-21))

** 2.2 男男性行为者群体感染率高,学生和大城市男性同性传播相对较多 **

尽管如此,男男性行为者基数小, ** 其HIV阳性率远高于一般人群(但不应以此谴责男男性行为者,下文中将详细解释) ** 。2018年我国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 ** (4) ** ,而2015年的报告显示,男男性行为者的感染率已达约8.0% ** (22) ** 。值得注意的是,受许多地区 ** 家庭、社会的不包容和传宗接代的思想 ** 影响,同性恋者可能走入异性婚姻 ** (23) ** ,从而扩大疫情并使男男性行为者与其他群体的HIV毒株相互交换。

** 近年来青年学生中的新发感染以同性性传播为主。 ** 2017年我国有3077例学生感染,其中81.8%经同性性传播 ** (4, 23) ** 。

** 城市异性性传播与同性性传播并存,农村则以异性性传播为主 ** ,这可能与城市中男男性行为者社群网络规模大有关 ** (23) ** 。在大城市,更大的社群有利于交友和寻找伴侣;大城市的交友场所和友善机构也相对较多;许多外地男男性行为者还可以躲避来自家庭和熟人的压力,这可能使得男男性行为者更倾向于向大城市聚集。例如,据媒体报道,北京市2018年1-10月新报告的病例中,经性传播2784例,占96.87%,其中异性传播777例,占27.04%,同性传播2007例,占69.83% ** (24) ** 。

3 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率高的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关键群体中HIV的高流行不仅与该群体的行为特点有关,也与一些法律和社会问题相关,这些问题让他们更可能暴露在受HIV威胁的环境中 ** (3) ** 。一些生物学因素也对男男性行为者的HIV高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 (25) ** 。借艾滋病污名化相关群体是不可接受的。

** 3.1 生物因素 **

** 直肠黏膜的的特点是最主要的生物因素 ** 。虽然男男性行为者中肛交并不是最主要的性行为方式,但其发生率还是明显高于异性性行为群体 ** (8, 26) ** 。直肠黏膜比阴道黏膜对HIV的抵抗力更弱 ** (27) ** 。肛交被插入方与感染者单次行为被感染的几率约为1.4%,这一结果在同性和异性性行为间没有显著差异 ** (28) ** ;而对阴茎阴道性交传播的研究显示,女性单次行为被传播的几率仅为0.08% ** (29) ** 。可以认为,对被插入方而言,单次肛交的感染风险比单次阴道性交高出十几倍。Beyrer等的建模研究也证实,将单次肛交的传染风险人为设定为与阴茎阴道性交相同时,计算机模拟的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率只有真实情况的2%-20% ** (25) ** 。

需要指出的是,异性性行为者也有人进行肛交 ** (26, 30) ** ,男男性行为者中肛交也并不是最主要的性行为方式 ** (8, 26) ** 。 ** 成年人双方自愿、私密的性行为不应受到他人干涉;性传播疾病不是污名化性行为和感染者的理由。**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的报告《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对个人的歧视性法律、做法和暴力行为》指出,将私下的、双方同意的同性恋行为定为刑事犯罪,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和不受歧视的权利,构成对国际人权法的违反 ** (31) ** 。这种情况在中东和非洲等地的一些国家仍然存在。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如安全套、润滑剂和抗病毒药物暴露前预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3.2 社会因素 **

包括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者、老年人、流动人口、性工作者在内的关键人群常被边缘化, ** 他们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受到的歧视对HIV的传播有重要影响。 **

歧视性环境下,男男性行为者的社交过程不得不更有隐秘性,伴侣关系缺乏法律保护,维持长期关系更困难,性伴侣数量可能更多;歧视会造成对自身性取向的耻感和对隐私泄露的担忧,这会让他们更不愿意去进行检测;歧视、不良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也会影响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家庭关系、社会支持和行为模式,造成寻求预防或治疗的意愿降低;歧视还会妨碍疾控部门从疫情调查到措施落实的各个环节的工作 ** (25, 27, 32-34) ** 。

一些人(包括一些身处包容度高的环境中、经济条件和情感支持较好的男男性行为者)无视这些社会因素,污名化感染者和易感人群,认为他们对自己不负责任,反对向他们提供更多艾滋防控资源,这样的论调是不可接受的。

歧视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已在医学文献中报道过。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2012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全球非洲裔男男性行为者HIV疫情的综述,文章指出:非裔男男性行为者难以接触到友好的、保护隐私的医疗服务;相关地区的艾滋防控手段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相关投资也不足;相关地区的文化强调所谓男性气质;非裔男男性行为者还面对种族主义、监禁和暴力的威胁。不出意外,非洲裔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感染率是一般人群的15倍,是黑种人一般水平的8.5倍;在加勒比地区中视同性恋为犯罪的地区,非裔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率反而更高 ** (35) ** 。

4 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防控

** 4.1 针对HIV流行的生物因素:利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

安全性行为宣传、HIV警示教育是必要的基础措施,但 ** 只靠这种行为干预措施是不够的 ** 。早在2004年,一项通过辅导课程进行行为干预的研究就发现,无保护肛交数量暂时减少后反弹,HIV感染率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 (36) ** 。Beyrer等基于建模研究指出,对男男性行为者的行为干预(例如减少随意性伴侣、警示教育)即使取得明显成果,也无法将传播率降到控制HIV感染所需的水平 ** (25)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已经不再把相关研究作为优先提供经费支持的对象 ** (33) ** 。

** 针对男男性行为者相关的生物学因素(尤其是肛交的高传播率)采取措施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例如用抗病毒药物进行规范的暴露前预防(PrEP)(25, 33) ** 。推行PrEP后,加强对男男性行为者社群网络中感染者的治疗、控制病毒载量也是重要的防控手段 ** (25) ** 。

在国外一些批准了PrEP的地区,包括HIV检测、治疗即预防策略和PrEP等在内的 ** 综合预防措施 ** 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2012年美国批准PrEP后,旧金山新发HIV感染数的下降速度加快,2014和2015年分别比前一年下降18%和17%;伦敦四家医疗机构发现,2016年男男性行为者的新发HIV感染数比前一年下降了约40%;2017年,澳大利亚西澳洲男男性行为者的新发感染数比前一年下降了50% ** (37-40) ** 。

在中国,PrEP临床试验于2018-2020年在北京、沈阳、深圳、重庆开展。研究显示PrEP对男男性行为者安全且效果显著,用药者的HIV感染发生率仅为不用药者的不到十分之一,且PrEP没有增加风险行为和其他性病的发生(以梅毒为代表) ** (41) ** 。2020年国家药监局批准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片用于成人和青少年(体重至少在35 kg以上)的HIV暴露前预防 ** (42) ** 。2020年底,《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发表 ** (43) ** 。2021年2月,我国首张PrEP处方已由北京佑安医院开出 ** (44) ** 。

** 暴露前预防需要先确认HIV阴性,然后严格遵嘱服药和监测。私自分享药物可能导致耐药HIV感染、器官损伤等灾难性后果。** 新冠疫情对PrEP实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我国暴露后预防(PEP)的开展更为广泛。PEP要求在HIV暴露后尽快用药,最佳时机是2小时内,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也建议用药 ** (45) ** 。72小时以后效果可能较差 ** (46) ** 。 ** 中国疾控性艾中心网站有暴露后预防门诊一览表 ** :
https://www.chinaaids.cn/ztbk/2021sjazbpc/202111/t20211126_253046.htm

** 4.2 关注关键人群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受到的歧视 **

关键人群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受到的歧视也是影响艾滋防控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应无视这些因素,空谈个人责任、乱做价值判断,甚至用“淫乱”“坏人老了”之类的说法攻击相关群体。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修改、删除将同性性行为等行为定罪的法律和其他歧视性的法律法规,保证所有人都有能力获得卫生保健服务并且在过程中不受到歧视,并采取措施监控、报告、惩戒针对关键人群的暴力,维护正义 ** (3) ** 。

** 4.3 及时的、多元性别性取向友好的性教育 **

及时的性教育对艾滋病等许多疾病的防控十分重要。没有证据显示多元性别性取向教育会引导儿童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而研究表明,大部分性少数者的自我发现与自我认知在青春期初期已经开始且有提早趋势;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儿童时期的不良经历与性少数者的精神卫生问题和风险行为相关 ** (27) ** 。所以,以“保护儿童”的名义阻止青少年接触多元性别性取向知识的做法实际上会给性少数者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接纳带来巨大困难,给部分性少数者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巨大的伤害,加剧校园霸凌,助长歧视,从而使性少数者更容易受到HIV的威胁。

目前中国的性教育极不完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极度缺乏,农村尤为严重,城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 (47, 48) ** 。先前台湾地区公投中,将同志教育纳入中学课程的提案也未获通过 ** (49) ** 。

针对俄罗斯国家杜马延长所谓“反LGBTQ宣传法”的决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执行主任Winnie Byanyima重申这会影响俄罗斯人的健康,阻碍俄罗斯实现2030年消除艾滋病的目标,因为这些法律会减少LGBTQ群体接受防控措施的意愿、削弱防控服务提供者(包括同伴网络)的力量、增加性取向耻感,从而增加HIV传播 ** (50) ** 。

** 4.4 民间组织和男男性行为者社群的参与 **

艾滋病的防控显然需要对男男性行为者包容友好的社会文化 ** (25, 33) ** 。一些实践已经证明,民间组织和男男性行为者社群的力量可以在性取向歧视的消除和艾滋防控措施的推行中扮演重要、积极的角色,受益者将不只是男男性行为者,而是整个社会 ** (51) ** 。

例如,北京同志中心提供性少数友善的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友善咨询师培训 ** (52) ** ;北京目的地酒吧提供免费的HIV咨询检测服务 ** (53) ** 。这些友善环境中,男男性行为者不必担忧来自咨询师和检测人员的误解和歧视,寻求干预的意愿会更高。

在全球范围内,相关的投资和组织建设迫切需要加强 ** (33) ** 。如果一个国家对内回避性取向歧视相关问题,对民间力量的自组织怀有恐惧和敌意,艾滋病的防控将会受到巨大的不利影响。

** 5 跨性别者的艾滋病疫情 **

目前国内跨性别者的可见度很低,许多医务人员并不了解跨性别者。我国跨性别者在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就业与工作环境、公共空间、医疗需求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许多人因此受到精神卫生问题困扰 ** (54) ** 。

2013年对全球11066名跨性别女性(出生时指派性别为男性)的研究发现,HIV感染率已达19.1% ** (55) ** 。200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跨性别女性性工作者的HIV感染率高达27.3%,不参与性工作的跨性别女性感染率为14.7%;跨性别男性的感染率较小,但相关研究和数据较少 ** (56) ** 。世界卫生组织把跨性别者列为艾滋病防控的关键人群(key population)之一 ** (56) ** 。

目前,关于跨性别者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和干预措施研究较少;跨性别者常常被纳入男男性行为者的研究,这不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和应对跨性别群体的艾滋疫情 ** (57) ** 。同时,精神卫生问题、歧视和暴力、性别表达相关指导和服务的缺乏、制度对性别变更的限制、法律保障的缺乏、失业、不良经济状况、性工作、物质滥用等因素,也影响着跨性别者感染HIV的风险,以及接触医疗资源的能力和意愿 ** (56) ** 。跨性别者的艾滋防控迫切需要更多疫情研究,以及消除歧视和提高可见度的努力、性别表达相关服务的完善和有针对性的艾滋防控措施的开发 ** (56) ** 。

6 补充内容

** 6.1 入境HIV感染者 **

曾有传言称,2010年开放对艾滋病的入境限制,导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激增,甚至有人指责黑人留学生与中国女学生滥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1月23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澄清了这一夹杂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恶毒流言:2010年到2017年入境感染确实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并未导致HIV感染激增(数据见表1);2017年报告的2154例入境感染者中,大多数都是云南和广西边境地区的一些跨境婚姻中的外籍配偶或者是吸毒人员,2017年报告的100例学生占当年发现的外籍人的4.6% ** (4) ** 。

【表1】2010-2017年入境HIV感染者数据(4, 14, 17-21)

** 6.2 其他需要关注的群体和新的挑战 **

老年人 ** (4, 58) ** 、流动人口 ** (47, 59) ** 等也是我国艾滋病疫情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新冠和猴痘疫情给艾滋病的防控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限于篇幅及笔者能力,以上问题暂不详述。

参考文献

[1] UNAIDS. EQUALIZE - WORLD AIDS DAY 2022. 2022 [cited 2022 Nov 28];

Available from:

https://www.unaids.org/en/2022-world-aids-day.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海报. 2022 [cited 2022 Nov 28];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azb/zstd_9671/202211/t20221127_262734.html.

[3] WHO, Consolidated guidelines on HIV pre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care for key population. 2016.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1月23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18 [cited 2022 Nov 28];

Available from:

http://www.nhc.gov.cn/wjw/xwdt/201811/b0ca3817224e44899a3248a0f6e48948.shtml.

[5] 性少数九问|Part 2. [cited 2022 Nov 29];

Available from: UltraViolet 紫外微信公众号.

[6] WHO.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 [cited 2018 Nov 26];

Available from:

http://www.who.int/life-course/news/events/intl-day-against-homophobia/en/.

[7] Beckstead, A.L., Can we change sexual orientation? Arch Sex Behav, 2012. 41(1): p. 121-34.

[8] 李银河, 同性恋亚文化. 2009,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9] WHO.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 [cited 2022 Nov 29];

Available from:

https://icd.who.int/browse10/2019/en.

[10] WHO. 用于死因与疾病统计的ICD-11 (版本 : 02/2022). [cited 2022 Nov 28];

Available from:

https://icd.who.int/browse11/l-m/zh.

[11] He, N., Review: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Epidemiology of HIV/AIDS in China. China CDC Weekly, 2021. 3(48): p. 1022-1030.

[12] 2018年7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09): p. 865.

[13] 2018年8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10): p. 965.

[14] 2017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02): p. 111.

[15] 2018年第1季度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05): p. 431.

[16] 2018年第2季度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08): p. 755.

[17] 2016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 23(02): p. 93.

[18] 2015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6. 22(02): p. 69.

[19] 2014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5. 21(02): p. 87.

[20] 2013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4. 20(02): p. 75.

[21] 2012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 19(02): p. 85.

[22] 吴尊友, 中国防治艾滋病30年主要成就与挑战.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12): p. 1329-1331.

[23] 王丽艳, et al., 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 23(4): p. 330-333.

[24] 本市今年新增报告艾滋病2874例 北京青年报电子版 [cited 2018 Nov 26];

Available from: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8-11/26/content_311388.htm?div=-1.

[25] Beyrer, C., et al.,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IV infection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Lancet, 2012. 380(9839): p. 367-77.

[26] Dodge, B., et al., Sexual Behaviors of U.S. Men by Self-Identified Sexual Orientation: Results From the 2012 National Survey of Sexual Health and Behavior. J Sex Med, 2016. 13(4): p. 637-49.

[27] Mayer, K.H., et al., Comprehensive clinical care for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n integrated approach. Lancet, 2012. 380(9839): p. 378-87.

[28] Baggaley, R.F., R.G. White, and M.C. Boily, HIV transmission risk through anal intercourse: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HIV prevention. Int J Epidemiol, 2010. 39(4): p. 1048-63.

[29] Boily, M.C., et al., Heterosexual risk of HIV-1 infection per sexual ac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Lancet Infect Dis, 2009. 9(2): p. 118-29.

[30] McBride, K.R. and J.D. Fortenberry, Heterosexual anal sexuality and anal sex behaviors: a review. J Sex Res, 2010. 47(2): p. 123-36.

[31]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的报告. 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对个人的歧视性法律、做法和暴力行为. 2011;

Available from:

https://documents-dds- ny.un.org/doc/UNDOC/GEN/G11/170/74/PDF/G1117074.pdf?OpenElement.

[32] Sullivan, P.S., et al.,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of HIV prevention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Lancet, 2012. 380(9839): p. 388-399.

[33] Beyrer, C., et al., The global response to HIV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Lancet, 2016. 388(10040): p. 198-206.

[34] Amirkhanian, Y.A., Emerg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HIV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are for MSM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other post-communist states in Eastern Europe. Sex Transm Infect, 2017. 93(5): p. 305-306.

[35] Millett, G.A., et al., Common roots: a contextual review of HIV epidemics in black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cross the African diaspora. Lancet, 2012. 380(9839): p. 411-423.

[36] Koblin, B., M. Chesney, and T. Coates, Effects of a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 to reduce acquisition of HIV infection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the EXPLO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Lancet, 2004. 364(9428): p. 41-50.

[37] Zhang, L., et al., Modelling the Epidemiological Impact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PrEP for HIV Transmission in MSM in China. AIDS Behav, 2018.

[38] Highleyman, L. San Francisco reports new low in HIV infections and faster treatment, but disparities remain. [cited 2018 August 17];

Available from:

http://www.aidsmap.com/San-Francisco-reports-new-low-in-HIV-infections-and- faster-treatment-but-disparities-remain/page/3082266/.

[39] Wilson, C. Massive drop in London HIV rates may be due to internet drugs. [cited 2018 August 17];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17426-massive-drop-in-london-hiv-rates- may-be-due-to-internet-drugs/.

[40] Smith, A.K.J. The PrEP Effect -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HIV Prevention in WA. [cited 2018 August 17];

Available from:

https://waaids.com/item/765-the-prep-effect-the-changing-landscape-of-hiv- prevention-in-wa.html.

[41] Wang, H., et al., Association of HIV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Use With HIV Incidence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China: A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2. 5(2): p. e2148782.

[4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cited 2022 Nov 28];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mpa.gov.cn/xxgk/fgwj/gzwj/gzwjyp/20210621142436183.html.

[43] 徐俊杰, et al., 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 26(11): p. 1265-1271.

[44] 医学界感染频道. 中国首个HIV暴露前预防药物开出第一张处方,向“零艾滋”更进一步!.

Available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WRMM5gt-P-GgCN5rBHxTUg.

[45]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 et al.,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 协和医学杂志, 2019. 10(1): p. 31-52.

[46] Zachary, K.C. UpToDate临床顾问: 医护人员HIV暴露后的处理.

Available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management-of-health-care-personnel- exposed-to- hiv?search=%E6%9A%B4%E9%9C%B2%E5%90%8E%E9%A2%84%E9%98%B2&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

[47] Burki, T., HIV in China: a changing epidemic.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 18(12): p. 1311-1312.

[48] Zou, H., et al., Learning about HIV the hard way: HIV among Chinese MSM attending universit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 18(1): p. 16-18.

[49] “九合一”外 台10个“公投”结果也对民进党不利. [cited 2018 Nov 27];

Available from:

http://news.sina.com.cn/o/2018-11-26/doc-ihmutuec3750913.shtml.

[50] UNAIDS again urges Russia to repeal 'LGBTQ propaganda' law. [cited 2022 Nov 28];

Available from:

https://www.unaids.org/en/resources/presscentre/pressreleaseandstatementarchive/2022/november/20221125_russia- LGBTQ-law.

[51] Trapence, G., et al., From personal survival to public health: community leadership by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the response to HIV. Lancet, 2012. 380(9839): p. 400-410.

[52] 北京同志中心. 北同心理—咨询师团队介绍. [cited 2018 Nov 29];

Available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lbxczE01dPe-I3aZDH3qSw.

[53] 北京目的地. 北京目的地老板,到底是何方神圣?. [cited 2018 Nov 29];

Available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k0v8Nmmale-GzLrdsOjIjA.

[54] 北京同志中心 and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55] Baral, S.D., et al., Worldwide burden of HIV in transgender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Infect Dis, 2013. 13(3): p. 214-22.

[56] WHO, Transgender people and HIV (policy brief). 2015.

[57] Mayer, K.H., B. Grinsztejn, and W.M. El-Sadr, Transgender People and HIV Prevention: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Need to Know, a Call to Action.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6. 72 Suppl 3: p. S207-9.

[58] 刘昱. 老年人艾滋病与被忽视的欲望:距离不到 0.1 毫米. [cited 2018 Nov 27];

Available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fTo9-aKUhw7reylI_2QM2w.

[59] Wei, Y.B., et al.,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for migration-associated HIV in China. Lancet Infect Dis, 2015. 15(1): p.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