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记忆(上)丨 2024,我们依然在一起

年度记忆(上)丨 2024,我们依然在一起

Z **
**
关键词: 勇敢
获得了很多朋友的帮助和肯定,尤其是女同朋友,感谢她们。
展望 :希望更加勇敢
译译
_ Queer _
谈了恋爱,打了唇钉,收获了很多关于亲密关系的创伤,认识了特别多的新朋友,跟社群中的伙伴举办了活动,经历了很多愉快与不愉快的事情,今年主动与很多人联系,尤其想积极地参与进上海社群的生活中,也在下半年与purple有了更多的交流。未来还想要参与更多的社群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朋友,保持思考保持流动。
展望 :再勇敢一点,更勇敢一点

买了好多小旗子嘿嘿,都送给朋友们了

跟伴侣用勾针线玩翻绳
Warbler
关键词 :水贴
我会把很多事情发到贴吧(其实只逛丫吧和一个丫吧小吧主创的聊天吧,哈哈),大二之前基本没有社交,一天都不会说几句话,六七年和别人吃饭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一开始在网上不敢说话,不敢表露态度,在吧里我慢慢开始点赞,发表评论,评论收到赞会非常开心。那里是我认为最友善的网络空间,我就这么一步一步从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到发出自己随口想说的话。现在贴吧是我的精神驻扎地,平日里看看饭帖、命大帖,和大家一起说点通讯录黑话,很开心。中学时期不想也没法融入群体的那些日子里,对阅读题和课外书里漂亮话的惊叹,现在换作了收到很多赞后对自己说话艺术的沾沾自喜。
作为胆小怕事的人,我想我肯定不算顺直,浪漫吸引、性吸引和性别认同全部一片模糊,反正自己指派性别是女,被认识的人发现就说自己是个普通腐女,别被吧友发现就好。在双泛聊天群潜水很长时间、看了很多推文和讨论之后,我在那个人烟稀少的聊天吧里坦白了。也许是因为帖子确实是没有人看的缘故,大家也没有很惊奇,该聊天继续聊天。我也继续着我的困惑。
开了几个帖子,在帖子里说了很多事关过去的话,就像我高中和心理老师聊天,每次聊都说起初三的难熬,说个一两年、哭个几遭就完全想不到了。那些帖子也起着一样的作用,我感到我现实的人群是这么的疏远且令人失望,也不想再向现实中身边的人寻求得不到的认同和关注。我只是在反反复复说我还没有跨越过去的烦恼,但仍有人能看我写的长篇大论,在暑假断更一个月的时候有几位提醒我没有更帖,唯一一个在我20岁生日0点祝我生日快乐也是吧友。我为有了读者而感到由衷的快乐。既然目前为止,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一次次比以前更幸福,那么现在觉得难以逾越的,今后也有可能克服吧。
展望 :下手轻点
Bluburi
_ 非二元;泛性恋 _
关键词: 弥漫 & 发生
和许多非二元社群联结,感受到自己不是唯一的不同,也不用用力fit in主流群体。虽然作为非二元泛性恋身体,反抗先于我存在的二元性别文化特别难,但与不同embody酷儿性的人接触,让我感受到现实的暂时性,和替代叙述的可能~

Dasein
顺性别男同性恋
关键词: 时寐
今年,我确诊了重度抑郁,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靠着时寐挺过了这段时间。
去看一场时寐演唱会会是我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会有人开玩笑说,安溥演唱会上都是男同女同。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我确实在演唱会上遇到了很多性多元的朋友们,我们制作物料、交换、握手、拥抱。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来往的朋友留下了友善的话语。当然,可能最「不友善」的一句话是,有朋友写了一句「顺直去死」。
虽然我并没有看过所有的时寐现场,但最后却听了所有的 talking 环节,我总会泪流满面,尤其是合肥场的 talking「…如果你活在一个没有办法做自己的社会…那都没有关系…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自己的父母。」
anyway,时寐让我毫无保留做了自己,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一刻你是一个最快乐的人。」

第耳
_ 跨性别女性 女性气质吸引 _
关键词 :开始
2024年最幸运的事就是加入purple。
在和purple结缘之前,我只是生活里众多沉默的跨儿之一,打扮成指派性别刻板的样子,对彩虹权益活动几斤一无所知,只会偶尔转发lgbtq权益公号文章以象征性地摇摇柜门。
但是在purple,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同温层,一个安全的、无须解释自己身份的空间。我找到了认同、安全感,还遇到我此前生命中从未体验过的,对我性别身份完全接纳的朋友们。
我觉得在我之前的生命里,我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害怕和恐惧的姿态。我不敢穿裙子,不敢化妆,不敢有自己的审美。我胆怯而羞涩地重新向我曾经的朋友们解释我是谁,心怀愧疚地要求ta们改变人称代词,我曾因害怕这辈子都无法体会“女性之间的友谊”而悄悄落泪。
我不会再怕了。
加入purple是一个开始。我开始前所未有地感到安全和接纳,我也和群里渊博的朋友们一起前所未有地大量地学习了许许多多酷儿理论与lgbtq运动的历史。我开始穿裙子上街,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开始审视自己内心对跨儿医疗的需求。最最最幸运的是,我借由群内朋友分享的链接,顺利进入了一家多元性别权益机构工作。我很开心,每一次设计海报、每一次撰写文案、每一次把多元性别相关的内容做成推送让更多人看到,我都衷心地为我的工作骄傲。
对,我开始为自己而骄傲。我的性别认同,我的性倾向,我的身体,我的欲望和信念,我的存在本身——我再也不会害怕了,我会为它们骄傲。
展望 :希望能继续骄傲地存在着
方鹤
_ cis woman ;demisexual;panromantic _
关键词: 前行
我在19年到多伦多读大学后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并不那么直,但是随之而来的两年疫情搞垮了我的心理健康,所以尽管生活在一个文化相对开放多元的城市,我却没有参加过任何酷儿文化相关的活动。我今年状态相对好转了一些,于是在六月份蹦跶去了各类骄傲月活动。虽然多数体验并不美好(我听力比较敏感,音量太大的场所实在还是接受无能),但是成功地加入了社区服务中心The 519的志愿者团队,发掘了一个很适合写论文的酷儿书店Glad Day Bookstore。
展望 :祝愿所有酷儿伙伴们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Keep calm and carry on.

这张照片是我在The 519六月底的 Green Space Festival 做吧台志愿者时拜托同一组伙伴帮忙拍的。我不喜欢在社交媒体上露脸,所以果断猫头滑走
一壹
les
关键词 :安全
今年从“顺直男的耶路撒冷”考到了以lgbt+群体数量可观而备受学子们调侃的艺术类院校。虽然保守和偏激的视角依然存在,但新环境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无论作为一个女性,还是一名酷儿。可以没有第一性,可以大方的面向群体出柜,可以大胆地讲述自己或许“离经叛道”的想法。朋辈们的友好和(非领导层)师长们鼓励或者至少是包容的目光,都让我坚守何为自己所是。安全。如此平淡也如此难得。
展望 :我是我所是
祁月
Agender
关键词: 新生活
这一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节,我也开始了在日本读硕士的新的人生旅程。从教授们到同学人都很好相处,选的课也都是自己喜欢的。这一年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跟着同学和老师去京都札幌东京跑了好多学术讲座和学会,还参加了两次Rainbow Parade!就会觉得,真好啊,很高兴选了性别研究这么一个方向,可能是有自己的stand point和所在的社群,感觉对学术的热情源源不断,很确定这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生活的环境。嗯,然后,也想要带着这些继续努力下去,得到想要有的一切璀璨。
展望 :加油!奖学金√博士offer√

入学式是在开满樱花的大阪城旁边~
阿多
_ Queer _
关键词: 学会爱
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义我的2024年,那一定是“学会爱”。
24年于我来而来说是割裂的,上半年面临未来方向的迷茫和不被认同,又陷在过往经历带来的低落与消沉中,尽管身边也有很好的朋友在,但回想起来的色调依然是灰沉沉的。
下半年却截然不同,许多因素让我的心态发生了改观,但最为重要的一定是 Purple 。
很难想象自己在 Purple 满打满算也才不到四个月,充斥着爱和支持的回忆第一次显得如此漫长。回忆起自己在下半年与咨询师结案时说的,社群让我感受到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关于个体与群体的交织,让我更强烈的感受到,我们不仅为自己活着,也为彼此而存在。在和每一个具体的人中(点名我亲爱的老公),我看到彼此努力地在“学会如何去爱与被爱”,在每一次的见面中,在一次次日常的话语中,被鼓励表达自己的需要,看到他人的感受。
“爱”是终生的个人课题,但在这里,我更具体地感受到“爱”是我们彼此分享的共同课题。
展望: 即使不能明着快乐,每天也都要偷偷幸福!
空想家
酷儿男同
关键词: 勇敢长大
年底回看这一年,深感记忆的不可靠。前段时间和老公说,现在只记得最近几个月很幸福,但完全想不起今年上半年发生了什么。
回忆起来,直到9月以前的大半年时间里,除了少数与家人、朋友相聚相拥的时刻,我常常处于孤独、虚无、不知所措、不确定、冒名顶替等等感受中。二十出头、工作了快两年,这个时间段真是难捱,常常觉得自己并没有准备好,但不得不逼着自己长大、去面对并没有把握应对的一切。
9月以来经常感到被幸福包围。一定要找个原因的话,9月认识了老公,但我并不想简单地将这些幸福都归功于他。他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一切美好的词汇都适用于他,但爱他以及被他爱着的过程里,最奇妙的体验是,我不断地感受到原来我是一个挺好的人,处在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中。
过去的经验里,爱并不是很愉快的体验。过往关于爱的体验更多围绕着受伤、回避、患得患失、伤春悲秋这类的词。但现在我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和之前不一样的人,我对自己有了更多觉察(虽然还是时常不准确),有意识地在思维和行为上做着调整,可以更多地感受当下的美好,对他人有了更多的欣赏和关怀。这让我感觉长大真好。
而这些成长并不是在一段亲密关系里突然发生的。当然老公对我有非常多好的影响,他给我很多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持。但这些变化其实是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逐渐发生的,来源于我在生活、工作里遇到的很多人,总的来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群。 我意识到我在社群生活里被重新养育了一遍(需要指出,因为工作特性,这里的“社群生活”也包括工作,我爱我的同事)。我在大家给予我的爱和关怀里看到了自己内心被困住的部分,学习着如何更好地去爱自己、爱他人,如何更具体地去恨,学习着如何用我们的方式在这个世界存活、甚至创造一些改变。
虽然还是常常下意识地说出“好想死啊”,但因为有你,有你们,我会勇敢地长大。我爱你们,我爱你。
展望 :希望能和大家在互相支持中去支持更多人。

年底在家门口新贴的对联,内容是“上联:家非旧制 自由联结拆解枷锁;下联:爱即抗争 酷儿亲密重塑未来。横批:此地无垠”。
Brendia
Agender
关键词: 情动
情动是一种力量,情动是一种状态,情动是我们自我生发出的本能,是体会情感涟漪并倒映以眼泪、笑语,或缄默。2024我在无数个梦般温暖的(if not transient) chosen families中感受到了无数心绪,我们如此脆弱易碎,如此在既定的框架和剧本里打破框架重写剧本。我们是野狗、酷儿、火焰、点燃夜幕的路灯,我们也是心碎,是两眼低垂,是困兽。Trans day of remembrance那夜刺骨般地冷,非常冷,我们点了蜡烛,1分钟哀悼,冷到骨髓里的强风吹起来却没那么麻痛。现实对脆弱而又坚强的跨性别社群如此重地打压,死亡不是答案,爱不是答案,政治不是答案。答案在哪里?答案在冷风中刮。没关系,我的爱人们,我们的solidarity和fragility不用言说,沉默的和高声疾呼的闪电自会一顿一顿地滑向你,滑向我。
展望: 2025年想听更多勇敢言说的歌曲。愿你勇敢和自由。
兔儿
_ cis lesbian _
去过很多地方,最让我感动的是去香港同志游行,看到了人生中最长的彩虹旗️(虽然是在室内)
Jean Mersaul
警惕
“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不要把目光从碾轧、撕碎我们的苦涩现实上移开。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履行我们作为人的责任,我们或许还可以拯救那些深受威胁的人。”
Ouch
_ Queer _
每年年末都比较难捱,因为又要回家了,因为到处都是回顾,而我从不愿回头看自己,也不喜欢一切提醒我我正在活着的东西,顺利的生活应当是“趁我不注意”过去的。
但对purple会不一样,在这里cynicism症状好像会好一点(笑),会觉得讲述哪怕是我的屁事也有意义,今天翻相册看到了很多很不错的回忆,好像2024一开始并没有这么糟,照片里是很喜欢的一家hk的小酒吧,很拥挤光线不好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和朋友一起在那里留下了很多回忆。今年(前大半)在努力与生命中很多东西共存,跟情绪闪回焦虑抑郁发作共存,跟各种身心慢性病的症状和药物共存,跟自己共存,虽然并没有活得很上进但也几乎没再让自己掉进无底洞了(巨大成就,此处有掌声)。
也接受了脑子就是会“过度”,过度兴奋、过度分享,事后又会过度复盘,但觉得也不能因为这样就彻底不让自己走出去吧,慢慢来吧。这几年调理好了“想变正常人”的毛病,但接受“我”包含的一切,有时还是很难,并且可能永远都会这样,这也没什么,有时还是会有好事发生的,像有一句很喜欢的clint smith的诗:Two people in new orleans fell in love under an oak tree whose branches bent like sorrow.
但11月开始的政治抑郁又把这些打乱了,到现在也没法想明白那么多人愿意为了杂货价格把性少数、把女性逼上绝路,也越来越对把别人的命当成可辩论的政治议题的环境感到反胃,也许还是要接受生活终究是无法也不该对很多东西释怀的,上一次、上上次、很多年前就该知道了,但还是会这样啊(苦笑
但最后还是说些互相鼓励的话吧,最近经常想起john green在某个vlogbrothers里说的:I do know that no simple story is true, and there is no simpler story than 'nothing means anything'"
希望以后还能看到你们。
Titania
_ 跨性别女性/ftx;泛性恋(探索中) _
关键词: 反击
在今年九月份,我参加了世界力量举联盟(World Powerlifting)与北京大学学生健身健美协会联合举办的“PKUFITNESS五四力量挑战赛”,这是我人生中参加的第一场正规的力量举比赛。最终我以深蹲190公斤、卧推110公斤、硬拉215公斤的比赛成绩获得了自己所在组别男子94公斤级第二名(比赛体重90.7公斤),全场系数排名第十二名。
这场比赛对我而言是一场战斗,也是一个仪式。我想要以此激励、救赎自己,同时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还想要为性少数群体的存在和尊严正名,激励其他社群同伴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勇敢追逐梦想! 自从2020年在家被迫出柜以来,我在过去好几年里一直过得压抑、憋屈,精神状况糟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去年,也就是我博士入学,离开家来到北京的第一年。然而学校的环境依然压抑,身边的博士同学让我难以信任,导师也不止一次说过我的头发和在其他事情上pua我,我在学校也从没遇到过跟自己一样同为性少数的同学。在网络上,我也经常能感觉到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汹涌澎湃的恶意,让我感到不能呼吸,出离愤怒,却又无能为力……于是,我博士的第一年就是在抑郁的阴霾下和与导师的冷战中度过的。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我都精神恍惚,在寝室呆呆地坐一整天,直到饭点才出门吃饭,然后借酒消愁、暴饮暴食,以此发泄心中的痛苦和愤懑。为了表达自己的反抗,我不再上导师的课,不完成他的任务,甚至不回他的消息,即使回语气也冷淡生硬。除了抑郁,自己还有比较严重的强迫症,同时不定期地惊恐发作……自己每天为数不多的乐趣是在网上和性少数社群里的朋友一起聊天,互相安慰、抱团取暖。此外就是去健身房锻炼的时候,能够让自己短暂地忘却一切。
我在今年年初看了贾玲主演的《热辣滚烫》,受到了鼓舞和启发,也想要像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在认清生活的残酷与世界的冷漠之后放手一搏,展开绝地反击,便有了参加力量举比赛的想法。在今年8月24日,我生日的前一天,一个网友向我分享了北大举办的这个比赛的信息,ta在北大上学,也是性少数和力量举爱好者。或许这就是天意吧,我想,我在短暂纠结之后果断报名,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我想,就算自己目前实力不足,无法取得名次和荣誉,但自己如果能在训练与比赛中竭尽全力,以标准的动作,在严格的规则下举起自己打算完成的目标重量,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并且自己性少数、跨性别女性的身份,也让自己的挑战有了一份别样的意义:自己在抑郁严重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备赛,并勇敢出现在这个高手云集的战场与舞台上,为自己和社群的尊严而战,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热血、帅气、英雄主义的事情吗?
有了这个目标以后,我的生活开始慢慢发生改变。虽然依旧抑郁严重,但我开始习惯在忍受痛苦的情况下坚持行动。训练的日子,我都是从良乡坐地铁到中关村,去我们学校的另一个校区,因为那边的健身房条件更好,有力量举专用的钢片。而在去年,我甚至无法长时间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只要超过一定时间和范围就容易惊恐发作。在备赛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训练”不仅仅是健身房里的事情,而是意味着整个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转变:因为比赛时间在上午,我开始调整作息,之前因为抑郁自己常常上午四五点才睡;因为力量举比赛是严格按照体重分组进行,我开始控制饮食,之前自己最重的时候都超过95公斤了;为了保证训练的状态,我要求自己戒酒,同时控制手淫的频率,在抑郁严重的时候通过看动漫等不伤害身体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之前自己喜欢练腿但练上肢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在卧推项目上存在明显短板,为了适应比赛的要求,我看了很多卧推教学视频,努力学习卧推技术,甚至去北大找那个网友一起训练,向ta请教动作……总之,在备赛的这段日子里,我深刻地认识到、感受到“目标”的力量与重要性。自己做到了许多对从前的自己来说很困难,甚至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是因为目标的倒逼作用。有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很累,很无力,尤其是在训练状态一般、没有高质量完成训练计划的时候。但此时我会告诉自己,你正走在实现“天命”的道路上,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主人公一样。这个过程注定曲折艰险,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对你的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愿意为实现天命竭尽全力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胜利的荣光,所以打起精神来吧,你正在创造历史,创造自己的历史,也创造社群的历史!
比赛那天的过程堪称惊心动魄,戏剧性十足,对我无异于最后一道考验。来到赛场之后,领完装备,在等待称重的时间里,我竟然把手机弄丢了,那种惊慌与绝望的感觉瞬间如潮水般袭来,但好在我成功冷静了下来,及时完成了赛前称重环节,之后在地上的一堆衣服里成功找回了自己的手机。在首先进行的深蹲项目中,我的第一次试举目标重量是170公斤,这个重量对我非常轻松,但由于自己对力量举规则的不熟悉导致用力过猛,只管拼命发力把杠铃顶起来却没有做到稳定与控制,最终由于一只脚有明显移动而被判试举失败。之后自己又因为没有及时去记录台报自己第二次试举的目标重量,导致直接失去了第二次试举机会。来到第三次试举,此时自己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稳妥起见,完成自己原计划第二次试举的重量180公斤;二是孤注一掷,直接比第一次试举多加20公斤,依然按原计划在第三次试举挑战190公斤。虽然自己平时在训练中多次在状态不是最佳的情况下蹲起过185公斤,但还没尝试过190公斤,这意味着一旦成功将刷新PR(personal record),但也有失败的风险,而180公斤是自己肯定能起的重量,自己毕竟是第一次参赛,能顺利完成已经算很不错了……然而,想到自己忍受抑郁却坚持训练的那些日子,想到自己多年来所经历的伤痛和屈辱,想到性少数社群中其他同伴所承受的苦难和恶意,我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放手一搏吧,干就完了!那个网友在上午已经完成了ta的比赛,ta也在我错过第二次试举后安慰我,并鼓励我直接挑战190。终于到我试举了,我感觉肾上腺素飙升,心跳加速,如同一个视死如归的战士一样走向杠铃。出杠停稳之后,能够明显感觉到多加的20公斤所带来的压力,但似乎并不是自己不可承受的。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周围喧闹的世界仿佛瞬间安静,吸满气,用力顶住腰带以稳定核心,然后有控制地下蹲至最低点……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早已在训练中重复了成千上万遍,成为了自己的肌肉记忆。这一次为了稳妥起见,我特意没有蹲得特别深,感觉到标准幅度了就迅速发力,伸膝蹬地将杠铃顶起。起来的过程比想象中轻松很多,好像自己还没回过神来就完成了动作,当然这一次自己吸取了教训,刻意控制了力量和蹲起的速度以确保动作的绝对稳定。“试举成功!”听到这个结果后,我感到长舒一口气,同时之前的低落与紧张情绪瞬间被胜利的喜悦所取代:我成功逆风翻盘,救赎了自己,创造了奇迹!
在接下来的卧推项目中,虽然自己的第三次试举失败了,未能推起115公斤,但前两次试举100公斤和110公斤都发挥稳定,动作质量很高。自己在备赛期间的一次卧推训练中,曾因为状态不好被110公斤压过,当时一度都快喘不上气,与死神擦肩而过,幸好被路过的同学看见了。而自己在比赛中成功征服这个重量也因此显得格外有意义: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最后的硬拉项目是自己最擅长的一项,在体力消耗的情况下,我依然顺利完成了所有三次试举,并在第三次试举中成功突破PR,拉起了215公斤这个训练中从未尝试过的重量。
在硬拉第三次试举成功之后,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挥拳怒吼,震撼全场,肆意张扬着自己的力量与激情,仿佛化身野兽、恶鬼。然而只有自己知道,这是长久压抑之后灵魂的呐喊与反击,也是与过去自己的告别……
以上就是我在2024年最想要记录的事、最难忘的经历。我想要在此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激励与启发。过去我常常在想,作为性少数,我们就如同没有伞的孩子一样。那些顺直人、主流人能被父母、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乃至社会和国家爱着,而我们却一无所有,是被世界厌弃的存在……但现在,我想,与其陷入哀怨,抱怨命运与世界的不公,颓然地呆坐在原地,不如去远行,去追逐梦想,去跳出只属于自己的不被定义的舞蹈!自己的兴趣与热爱的事物,就如同一个避风港、后花园、固有结界,是自己唯一拥有的东西,也是残酷的世界永远也夺不走的。而当你不断努力,达成一个又一个有意义的目标(提升自己或帮助他人)时,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与自由。最后,祝愿所有的社群同伴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勇敢追逐梦想,在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力量举比赛硬拉项目最后一次试举,
重量为215公斤

自己现在已经勇敢开始rle,女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