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ple小组的基本立场

Purple小组的基本立场
Purple小组的基本立场
学术组(DT君,蛸),蛤蟆补充
一、关于性主体的观念
所有性别与所有性取向应当被无差别对待。
性别与性取向既非完全天生也非完全个人选择,它们是个人的生理、心理基础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主体对它们的操演具有刻意为之和不由自主的双重性。因而,性身份不是“理所应当”的,是可以流动的。保守主义的批判,如天生说、天职说、差异系本质说,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都没有攻击力。
身份政治强调建立性少数个体的自我认同,在这一旗帜下我们团结起来。但是,性少数身份的社会文化规范也不应成为主体实践的桎梏,我们首先是自由的,然后才是性少数。
二、关于少数中的少数
性少数群体的不同子群体并不具有相同的可见度。在Purple内部,男性同性恋成员曾经是最为“主流”的存在,目前该情况已有所改变。我们希望并鼓励其他身份/流动身份的成员更多地发声,使我们更能理解彼此、以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
三、关于女性问题
Purple关注性少数群体权益,并同样关注女性权益,这两个领域是交叉且紧密相连的。
在理论上,我们对这两个领域的思考同出一源,因为性别和性行为的文化服务于人的再生产,而且不仅仅服务于生殖过程,还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父权专偶制家庭这些权力结构的再生产。女性和性少数都是这些权力结构里受压迫、被排挤被无视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女性是最大的性少数”。
因此,在实践上,Purple倡导联合、团结的斗争策略。我们支持妇女的平等劳动权益、关心女性的生命健康,并反对对女性身体和生命体验的耻辱化/污名化。
四、关于亲密关系的观念
鼓励基于平等与自由的亲密关系,批判基于压迫与被压迫、控制与被控制的亲密关系。倡导所有人应被允许无差别地与所有人自由地建立亲密关系,自由地相爱。
当然,亲密关系里的权力关系是复杂而晦涩的话题。我们无法机械地遵循一套明确的准则来看待和应对身边的种种,但至少可以时常提醒自己保持关怀。希望Purple一直是个可以进行“姐妹交流”的地方!
五、关于文化的观念
尽量避免加强对任何群体刻板印象的表述,例如“母性气质”。
个人不需拘泥于同志群体内部的标签划分,如“1/0”“T/P”等,这些标签并不是个人应当固守的本质,而是特定历史下的文化产物。
批判地看待同运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合流,承认当代资本主义提高了同志群体的可见度与接受程度,同时批判其话语由中产阶级男同志主导,其它群体遭到忽视的状况。批判当代资本主义之下低阶层者受到的来自经济(阶级)、性别/性向、社会文化(刻板印象)的多重压迫。
六、关于社群自身氛围
Purple首先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小的同温层。在这里,我们可以互相慰藉互相启发,一起找到新的姿态和技术应对父权制的凝视和压迫。
Purple内部推崇扁平化的社群环境。当我们对“外部的”暴力说“不”的时候,也要警惕发端于身边的暴力,尽力维持一个民主的氛围。
我们关心公共议题,不回避严肃的争论。但,我们不应对话语本身太过迷恋,不应太爱慕“聪明”而敌视“愚蠢”。思辨可以使人获得力量感,但话语能力和特权无疑是相关的,而且很多伙伴都承受着影响话语能力的身心痛苦。此外,我们也不能因为太认同一些观念就相信或者逼迫自己的所有方面都和这些观念一致。我们并不来自于真空,都受过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熏陶:我们会或多或少地厌女,会有知识阶层的自我陶醉等等。社群的话语环境,并不是要逼人“洗刷精神上的污点”,不是要“创造一个统一的正确性并颁发给成员们”,而是要帮助大家觉察和关爱具体的人(包括自己)。思辨的快感经常是独自的偷欢,但只有在伙伴中间我们才能成为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