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ple招新|我们站出来了,你在哪里?(文字版)

** 我们是谁 **
Purple成立于2015年10月19日,是一个倡导多元性别、性向平等的社群,是为认可我们的每个人提供温暖的大家庭——无论你是什么性别、什么性向。
之所以取名为Purple,是因为 ** 紫色是彩虹旗里最深沉的颜色 ** ——我们希望纷繁的观点在这里得到沉淀,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促进多元平等的后起之秀,我们更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你拥抱自己的最后阵地。
由于原公众号因技术原因无法再继续使用,我们建立了新的公众号并取名为Ultraviolet紫外—— ** 即使被放逐到不可见的紫外波段,我们依旧是大家熟悉的Purple,能量不减。 **
** 我们做了什么 **
我们持续 ** “紫外发散” ** ,原创或翻译了包括酷儿理论、左翼组织的性别进步观念等主题在内的文章。
我们为奥运会开幕式撰写评论,搬运声援巴勒斯坦解放的文章,从不同角度 ** 回应 ** ** 热点议题 ** 。
我们组织了 ** 观影活动 ** ,在狭小的银幕下,看见多彩的世界。
我们一起出游,一起唱k,一起做饭,想象和尝试一种 ** 共同的生活 ** 。
517,我们根据真实经历,制作 ** “彩虹旅程”公益小游戏 ** ,带领大家重温成长中的酸甜苦辣。
** Purple朋友的来信 **
** 01 **
Purple真的是一个很温暖的大家庭。虽然大家线上battle的时候毫不嘴软,但是线下“面基”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像是一颗柔软的弹力球,能够包容你所有的棱角。你可以在Purple里找到知心朋友,同时找到属于你自己的“Love& Peace”。最后祝愿purple的小伙伴在新学期里都能顺利。
** 02 **
最开始知道purple时,我还几乎是另一幅模样。曾经只是为了“多加一些没了解过的社群,听听别人的看法”,却在与社群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重新发现了我自己。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阅读酷儿理论与“性少数九问”时的惊讶与欣喜。那些在之前还是模糊不清的概念,和我当时自身暧昧不清的性/别关系、懵懂的社会认知纠缠在一起,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我自己的大门。在purple的日子里,我在别人的故事中感受愤怒、获取感动;也逐渐积累起属于我自己的生命经验。我前20多年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也在这里到来。在purple朋友们的陪伴和鼓励下,我开始了我的性别过渡,不再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感到迷茫困惑。尽管我可能依然脆弱、不安、缺乏勇气,但至少进入purple社群三年后,我终于敢朝着一个艰难却属于我自己的目的地前行。
我也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即使迷茫、即使不安、即使对各种“理论”“主义”“议题”“一无所知”的小伙伴加入purple。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生活就构成了“性别议题”本身;我们真实的生命经验大于一切。我们是酷儿,我们就在这里。
** 03 **
我是压抑自己到大二才面对自己的性取向的。大三加入 Purple 时,我刚刚从恐惧和绝望走出一点点,还抱着求助者的心态。在 Purple,女权主义和酷儿理论不断刷新着我的三观,我渐渐能理直气壮地面对自己了。我开始了解其他的性少数群体和其他的弱势群体,开始试着做点什么。517那周,我们冒着雨发放彩虹旗、我感觉自己有了战友;给 Purple 公众号写医学科普的时候,我其至有了久违的使命感……让世界一下子就能温柔对待所有人的办法,应该也不存在。但仅仅是我们在 Purple 这件事,也很重要啊。
** 04 **
我是在大二下才加入Purple的,虽然说早在高中就开始向往它。加入Purple之前,感觉自己一直在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积极参与着内卷,但自己却很难从这些事情中感受到价值和意义。但我很幸运自己能够加入Purple这个大家庭,无论是这种作为性少数群体还是feminist的归属感,还是能够为群体切切实实做出很多事情的成就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价值和意义。
** 05 **
我曾经犹豫了两年才加入Purple。在此之前,我对所谓社群不以为然,也曾以为此时此地除了沉默和等待已经没有任何可能的空间。在那些犹豫的日子里,我无法想象“Purple,让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回音”的真正意涵。加入Purple这两年,虽然我总是充满了愤怒、挫败和迷茫,但想起那些伙伴甚至家人,想起我们一起撑过的日日夜夜,想起我们从/为边缘发出的声音、掉下的眼泪,我总能唤起对另一种可能性的信念。或许我们会失去勇气,或许我们仍然找不到方向,或许有一天我们一场活动也不能举行,但我们会继续在这里,一起质疑,一起扫兴,一起骄傲,起生活。也欢迎每一个扫兴的、边缘的、有太多不满的你加入。
** 关于Purple的Q&A **
** Purple 小组的宗旨是什么? **
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增强性少数人群的自我认同,给大家提供一个认识同伴的平台,同时对一些事件、理论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对于平素不了解多元性别与性取向的同学们,我们希望发出我们的声音,增进了解,消除歧视,促进性与性别多元文化。
** Purple 的日常活动对所有人开放吗? **
目前大部分活动仅对社群内成员开放,如话题讨论、内联活动、观影会、分享会、读书会等。
** 加入 Purple 有什么条件吗?顺性别异性恋可以加入吗,限制学校和地域吗? **
并没有硬性条件。我们的确希望加入Purple的成员能够对性别多元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我们更希望小组成员能够在加入 Purple 后,接收更多的信息,提高对自己社会性别的认同感,也更加包容地理解性少数人群。任何性别、性倾向的朋友都可以加入Purple,只要你关注相关议题,有行动力和想法,不论你自我认同是什么,不论你想收获什么,Purple都欢迎你。目前,线下交流的机会还是集中在北京,但我们欢迎来自全宇宙的朋友。
** Purple 成员平时都讨论什么话题? **
小组内大家常常一起讨论一些和社会性别相关的话题,分享目前性别研究、同志运动的最新进展,对社会热点问题发声。当然我们也会分享自己最近的生活,分享近期的困扰,约夜宵约运动,约电影约出游等。
** 报名方式 **
1. ** 2月28日(周五)23:59前 ** , ** 点击阅 ** ** 读原文 ** ,填写报名问卷。
2.相关负责人对问卷结果进行审核。
3.审核结束后,我们会主动联系审核通过的伙伴。
4.错过2月28日报名时间的伙伴,可以在后台 ** 回复“招新”或“报名”获取问卷 ** ,我们会迟一些进行审核。
除了加入我们的线上聊天室,也期待你来参与和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相关的志愿工作!通常,推送涉及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学术 **
Purple会关注性少数运动和女权运动理论,过往也有原创性的产出。公号里“紫外发散”栏目的推送集中呈现了我们学术方面的工作,主要有转载的学术类文章/综述、自行翻译的外文学术类文献和演讲、原创的讲义等等。理论可以为我们回应质疑、批判不合理的现象提供思想武器,在平权运动中有其必要性。
** 写作 **
这里的写作比起上面的“学术”(好吧,它们之间当然不存在严格的分界线),更侧重日常性、主观感受性。比如,可以推荐或者评论LGBTQ+相关的影视、音乐、书刊、奇闻逸事;可以针对时下热点事件写一些个人随笔、舆论分析,还可以翻译外文报道等。其实,围绕一个我们生活中的话题(比如“出柜”、自我认同过程等)收集社群内外的生命故事,或者对身边的某个或某类人进行访谈,更是写作工作的重要组成。我们存在,并且想要感受彼此的存在。
** 宣传 **
除了推送的美工,宣传工作也可以包括视频制作、设计图标等。或许我们可以在讨论中产生更多创意!
当然,如果你有内容生产以外的和社群活动、发展相关的经验和设想,欢迎在问卷里写下来!期待以后能有持续交流!
** 点击“阅读原文”或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报名,Purple 期待你的加入! **
报名链接:
https://forms.office.com/r/0qcsAXVFt9